Posts

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靜心

【安然空間】EP50:《我如何走出生命幽谷--談憂鬱症》ft. 大地之母音療中心創辦人Bhajan Jeff

Image
  【安然空間】廣播節目是《靈悅謐境》的線上廣播節目,是個支持心靈成長的語音資源平台,分享關於正念(mindfulness)與覺察(awareness),內容涵蓋舞動靜心、瑜珈哲學、與各式支持靈性成長的練習。藉由對主流價值或集體意識的反思,慢慢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力量、找回喜歡與接納自己的生活方式,重回溫暖。 本集節目為你邀請到大地之母創辦人兼 梵唱音療老師 Bhajan Jeff , 與你分享他如何走出重度憂鬱症的生命故事,過程起伏跌宕、十分撼動人心。 他經歷了些什麼?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協助自己走出重度憂鬱的狀況呢?進來聆聽他的精彩生命故事! *** 線上聽   *** 👇  (若你喜歡我的內容,邀請你在iTunes store按下「訂閱」+「寫下星評」,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這個節目😃 ) ❤ 我有話想說 — 問卷 / 提問 / 獲得「愛自己 21 天練習手冊」 →  https://bit.ly/8shanti 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 Bhajan Jeff 馬來西亞梵唱歌手,大地之母頌鉢音療工作室創辦人。 Bhajan Jeff 是 一位 靈魂歌者, 2009 年歷經生意失敗,欠下巨款而患上重度憂鬱症。在康復期間,透過 梵唱 使自已重生。巴將 (Bhajan) 是梵文字,也意謂著「分享」, 意味著 放下我執 、 一同盡情的歡唱,讓音樂能量來療癒人心。 - 大地之母音療中心 網站 (本文完) ❤  你可以請我喝杯茶、或讓創作者更有餘裕持續分享與產出,擴大愛與平和的分享動能 !  填入「請你喝杯茶」、「支持創作」 →  https://bit.ly/joyfultea 🌹其他分享空間: ∞ 關於 Shanti ∞臉書專頁 → 《靈悅謐靜Peace Within》 ∞ 廣播節目空間 → 《安然空間》 ∞ Insta追蹤 → 8premshanti8 ∞ Youtube頻道→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

《疫情帶來的省思與禮物》—從存在主義看死亡

Image
  疫情持續的當下,尤其帶出人類心底深處對死亡的恐懼與對「不可控」的焦慮,因人類有想要控制不確定性的傾向。也讓「存在主義」復興,因其思想主調性在於 對人類脆弱性的敏感洞 察 ,卡繆 ( Albert Camus ,法國哲學家 )曾 下一個註解 : 「 不確定性無法被征服,但必須被接受 。 」   先說個小故事。在哲學課中,有位同學分享他的外國鄰居,早上健健康康還在前庭除草,晚上就突然心臟病發而死,雖然這件事讓大家都感到錯愕,但幾天後辦喪禮時,發現死者的家裡氣氛充滿著歡笑、不知情的人路過可能還會以為在辦趴,這些家人在做什麼呢?在慶祝這位世家人的一生,說說他曾經帶給他人的溫暖、趣事,他的一生很好,也慶祝他走向人生的下一個旅程,當然值得慶祝!   這讓我想起奧修在死前也交代他死後要大家唱歌跳舞三天三夜,概念是記得生命的本質是慶祝、是體驗;電影 Captain Fantastic 裡,男主角的老婆死掉後,自己的小孩在海邊一邊唱歌、祈禱、跳舞與慶祝,一邊火葬送走他們的母親,這個時刻讓我覺得好美,這樣的慶祝是因為深深的連結,而不是我們下意識以為的無情。當然,這樣的方式是違反集體意識或社會價值所認定「正常的、適切的」喪葬方式。但 雅斯貝爾 斯 ( Karl Theodor Jaspers ,德國哲學家 ) 曾言 : 「 如果我不加留意,我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如何成為自我抹殺過程的同謀,而 「 他人 」 又是如何替我做出決定和回答,使我成為無思想的 。 」 或許也對此下了一個適切註解。 這是理性選擇後得到的自由,因而擺脫道德的束縛。   如果依此來想:自己要怎樣的喪禮?那難免不得不思考「要怎麼活著」?   存在主義的海德格爾 ( Martin Heidegger ,德國哲學家 ) 聲稱:「人類的基本經驗是疏離感,感覺無家可歸,焦慮,和普遍的對死亡的恐懼。 唯有直面死亡,我們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,活出有意義的人生。 只有明白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,並且放棄對永恆的渴望,我們才能活在當下,真誠地存在。」   疫情的爆發,讓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,對我們的無知,以及在不確定的環境下行動和生活的必要性有著這般清醒的認識 ( 尤爾根 · 哈貝馬斯, Jurgen Habermas )。 在這樣的清...

《哲學思考課在思考什麼?》— 一段邁向自由的練習旅程

Image
  「你想太多了啦 ! 」如果你也常聽到周邊的人給出這樣的意見、當你困惑迷惘時,那你就要留意,不是真的你想太多,而是還沒建立起有邏輯、有系統地去進行思考的習慣,才會意見動搖、腦海浮現無數多方的建議與想法而將自己拉向南轅與北轍,落得自己仍在原地踏步、無法前行。這時候「怎麼思考」就成了一個必學的技能,因此我輾轉參加了哲學思考訓練課程。 「 只要是對的答案,答案都不會只有一個 」導師在課堂上常這麼提醒著。參加哲學思考訓練課程,原是想拓展自己的思考界線,期待能因此訓練建立起堅實的思考脈絡,從而面對人生抉擇時,多一份堅定飽滿的信心。   課堂上,導師用不評斷的口吻、耐心引導與探討每個同學的思考脈絡,原本聽到跟自己不同想法意見時,耳朵無意識地自動關起、內心還不自覺地升起一段嘀咕 : 「這想法好奇怪呀 … 」,但當自己願意跟著導師的引導而聆聽時,耳朵不僅打開、心也跟著開了,因為對的答案、真的不是只有一個 ! 我很喜歡這種感覺,意外的禮物是多了一份看人、看物、看事的柔軟心,這份柔軟心因為多了理解,心態上變得輕鬆,對於凡事有慣性「過度努力、追求完美」的自己,這個「鬆了」的時刻格外驚喜,是內在成長的一個大躍進。   這個現象,導師有著他對華人的細膩觀察,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及 : “  覺察追求完美的背後,其實往往是貪婪跟恐懼的化身。   許多人忍不住把所有沒辦法賺錢的花錢一律視為浪費,而不是作為讓自己生命快樂的投資,就像視所有人生挑戰為倒楣,而不是挑戰。   在華人圈,很難遇到衷心為他人成功或是幸福感到開心的人,因為如果敵人勝利了自己可能就會倒楣,所以寧可他人遭殃,或是其他人都跟自己一樣不幸。 人在不斷地獲取身外之物的過程中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安全感。或者說對他人嫉妒、不信任,這也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生存焦慮症狀,因為它和攀比一樣,是源於一種他人就是敵人的理念。   我們或許無法輕易改變華人的集體性格, 但是如果作為個人,能夠有意識地檢視自己的思考,或許能夠在梳理安全感的過程當中,慢慢放下對恐懼和貪婪的壞習慣 。  ” 因此, 有紀律的思考,帶來的就不再是限制,而是更大的自由 。 期你我能一起共好,慢慢感受到那份鬆、與自由。 (本文完) 🌷 你可以請我喝杯茶、或讓創作者更有餘裕持續分享與產出,擴大愛與平和...

《改變妳的渣男體質,吸引對的他出現!》

Image
  W 小姐長期為感情所困,說穿了,她似乎有吸引渣男的體質。 尋尋覓覓,渴望找到美好伴侶共度的願望一直持續著,卻無奈總接二連三不是遇到有婦之夫、有女友的男人、不然就是把她當工具人來使喚的男人。 她百思不得其解,開始在認識自我的道路找尋解答,也曾透過靈媒回溯前世今生,希望能解開自己剪不斷、理還亂的情感多重糾葛。 但問題仍持續發酵,偶爾安慰自己「這可能就是業力吧」來練習放下,但其實、心底深處仍是無法放下。   「怎麼會這樣呢 ? 」有一天她這麼問。「 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在世界出了什麼問題?對象 A 後來發現已經結婚了,只差沒有行房,他說他會離婚但最近又說他老婆不同意離婚。我後來發現 A 只是利用我幫他找工作好讓他順利取得工作簽證。而另一個男人 B ,時不時邀約我一起去拍照,態度時冷時熱,一下說他沒有結婚、一下說他不是單身,約我去餐廳吃飯時見面就拿水果阿冰淇淋阿討我開心,讓我產生錯覺他想跟我在一起,但 B 說維持現狀、能抱抱親親就好,不能產生愛的感覺,為什麼他要這樣招惹我 ? 我真的不懂 … 」困惑的 W 一下吐出大量苦水。   「旁觀者清,他們靠妳餵養他們自己的貪心。」我能理解這樣的心情,曾經我也被言行不一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因為喜歡上對方、便自動找許多理由幫對方「合理化」各種奇怪的說詞與行為。   曾經自己也是一路跌跌撞撞、然後在感情關係中更認識自己後才清醒,逆增上緣吧,可以如此說。 「的確,我發現會吸引類似的男人來到我們生命中,是自己內在有些還沒過的坎」我緩緩跟 W 說,「這時候可以做什麼呢?就是 觀察自己在不同情境發生下自己的反應與心情。然後問問自己為什麼 ? 其實可以找到背後的答案 。」 練習在事件發生當下自己的心情感受,是自我改變的第一步、也是去除渣男體質的重要一步。 「妳自己就有這個能力喔!把力量收回自己身上! 試著問自己 : 『為什麼想去「拯救」這些男人?如果我不去幫助他會怎麼樣?他因此不愛我了嗎?那這樣的愛是真愛嗎?我要這種被利用的愛嗎?我值得這樣的愛?』 , 妳會發現、當越疼惜自己、就越不容許自己被這樣對待。 妳很聰明,只是要多疼愛自己一些,慢慢妳會放下那些不適合自己的男人,然後吸引真正適合妳的男人來到你身邊。」   看清楚這樣的男人不會為自己帶來任何的益處(身與心的健康),走為上策。 當妳不再理會、...

【安然空間】EP44: 《引導: 練習接觸大地--五個感恩》

Image
  【安然空間】廣播節目是《靈悅謐境》的線上廣播節目,是個支持心靈成長的語音資源平台,分享關於正念(mindfulness)與覺察(awareness),內容涵蓋舞動靜心、瑜珈哲學、與各式支持靈性成長的練習。藉由對主流價值或集體意識的反思,慢慢在生活中建立自己的力量、找回喜歡與接納自己的生活方式,重回溫暖。 這五項接觸大地的方法是根據梅村 (plum village) 的傳統,藉由這個練習幫助我們回歸大地、返回自己的根源,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單獨的個體,而是與許多靈魂先輩、血緣先輩、還有大地連結在一起。 練習接觸大地的時候,我們練習放掉自己是單獨孤立的想法,藉此來提醒自己是大地、還有整個存 在的一份子,接下來為你介紹這五項接觸大地的對象,可以做為時時提醒自己、滋養他人的方式。 這五個對象是 : 一、感恩血緣祖先、父母 二、 感激心靈祖先 與導師 三、 感激開創國土的歷代前輩 四、 於感恩和慈悲中,我接觸大地,將能量傳送給所愛的人 五、 於理解與慈悲中,我接觸大地,與那些讓我痛苦的人和解   *** 線上聽   *** 👇  (若你喜歡我的內容,邀請你在iTunes store按下「訂閱」+「寫下星評」,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這個節目😃 )   第一項觸地法 : 我帶著感激禮敬歷代祖先和父母雙方的血緣家庭   我看到父母的血肉和生命在我的每個細胞和血管中流動。通過我的父母,我看到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。他們的期望、憧憬以及歷代祖先的智慧和經驗,都傳承給了我。在我之中有歷代祖先的生命、血統、經驗、智慧、幸福和苦痛。他們傳給我的不足和痛苦,我正修習轉化。他們傳給我的智慧、經驗和慈愛,我敞開身心接受 。我的根在父母、祖父母和祖先之中,我是祖先和宗族的延續。請父母、祖父母和祖先護助,傳送您們的能量給我。我知道子孫在哪裡,祖先就在哪裡。我知道所有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愛護和支持自己的子孫,儘管有時他們在生命中遇到困難或不幸,未能表達他們對子孫的愛和護助。我看到祖先創立了根植於感恩、喜悅、信心、尊重和慈愛基礎上的生活方式。我是祖先的延續。我接觸大地,接受血緣家庭和祖先的能量。祈請您們給我力量與保護。 第二項觸地法 : 我帶著感激禮敬佛陀、祖師及歷代心靈祖先 我看到我的老師和祖師們,您們教導我...

《我的小孩讓我很抓狂!》—給父母不抓狂的思考練習

Image
  「身邊許多人一下跟我說這樣做不對、那樣做不應該、應該要怎麼做、怎樣才能改進,而我也很努力跟著大家給我的建議去做了,但為什麼我孩子還是這樣四不像的,我怎麼盯他、糾正他、提醒他、唸他、陪他念書、處罰他,都沒用 … 。」疲憊不已的 T 媽媽淚眼汪汪地訴苦著,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小孩如此「不成器」、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身體這麼容易出狀況,長期的胃痛與偏頭痛,已經不是單單吃止痛藥便能緩解的了,她覺得怎麼做都不對,抵抗力越來越衰弱的她越發感到力不從心。 「妳有發現自己有想要『控制事情怎樣發展』的傾向嗎 ? 」我問。 「不這樣要求我孩子的話他什麼都做不到 ! 輸給同學一大截,以後他課業要怎麼追得上 ? 」感受到 T 內心望子成龍的焦急。   「書唸得不好、或是妳說的『輸了』會怎樣嗎 ? 」我請 T 想像一下那個畫面。   「不可以 ! 我不能接受。」她馬上回答。   「妳想一下,這個『不能接受』是來自於妳、還是來自於妳的孩子 ? 」她想了一下、卻無語,「是妳自己,是嗎 ? 」 T 點點頭,我繼續說「是不是其實 … 妳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很棒、讓大家覺得妳是個很好的媽媽,從中獲得成就感的妳,可以進一步從中獲得自我價值 ? 」我握著 T 的手、慢慢跟她說「 達不到他人的期待沒有關係,因為當妳能找到內在價值,妳就能知道什麼樣的評價妳該收下,什麼樣的評論妳可以不留在心裡、還給對方 。慢慢地、妳就能放鬆自己緊繃的身體跟心理狀態,妳才能知道什麼才是對自己小孩最好的、還有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。」 T 展開了原本因流淚而緊皺的眉頭。這持續的負向親子互動背後有著「無法接受自己」的根源,也是因為不太清楚明白自身的價值,才會想抓取外界的標準來評量自己、也拿來指導與責備自己的孩子。   「當媽媽真的很不容易,辛苦妳了...。但是,妳必須要為自己勇敢,在需要幫忙的時候勇敢提出來,包含教養的分工、家事的分工、職場工作的分配,只有妳自己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。」慣性責任一身扛的 T 有著賢妻良母的形象套在自己身上,過度付出、沒有界線,是如此人設的特徵,往往也讓自身走入身心俱疲。   我請 T 回家自我練習與思考以下的提問 : 1. 建立自己的界線,勇於溝通 : 問自己可以從哪個面向開始 ? ( 例如 :...